近日,云洲智能無人船艇威海專場展演活動在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悅海公園成功舉辦。云洲智能根據威海的實際情況,重點展示了可應用于海上漁船管控、應急救援、智慧水域管理、科技文旅等場景的無人船艇明星產品,旨在用無人船艇科技助力威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下面我們就通過此次威海展演,回顧一下云洲系列化無人船艇產品實力和豐富的應用成果。
安防無人艇的智能化,目前全球都在全力研發、爭相追趕,也是人工智能技術一直致力于開拓的領域。云洲智能作為國內無人船龍頭,產品、技術和產業化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此次威海展演的全場焦點——M75“守護者”安防巡邏無人艇(下文簡稱“M75無人艇”),就是云洲智能在全球水上智慧安防實踐應用的前沿化開拓。M75無人艇是安防巡邏、調查取證、緝私等任務中的“得力助手”,可發揮長續航值守、高海況工作、連續不間斷搜救,以及深入危險或惡劣的特殊水域,保障人員安全等優勢。
圖 | 2019年11月15日,M75“守護者”安防巡邏無人艇參與長江水上聯合搜救演習
云洲智能在M75無人艇上融入自研的圖像識別處理系統,能夠提取水面目標形狀特征,通過增強視覺算法處理,同時結合基于BP神經網絡的目標識別系統,能對海上小目標進行識別和鎖定跟蹤。M75無人艇搭載的光電吊艙可實時回傳高清水面視頻,搭載探照燈和喊話器等還可以保障夜間的搜尋救助。所以,無論白天還是黑夜,晴天還是霧天,M75無人艇都能出色完成水上智慧安防任務。
威海是傳統漁業大市,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漁港、漁船數量眾多。為確保漁業生產安全有序,當地公安機關按照“依港管船”和“三定三包”(定人定崗定責,包港包段包船)有關要求,將全市海岸線、港口碼頭、出海船舶等全部納入包干管理范疇,實現漁船一對一精準管控,及時排查整改問題隱患,堅決打通末端落實的“最后一公里”。而“最后一公里”的打通,如果有科技手段的助力,定會事半功倍。M75無人艇具有“智慧大腦”,可讓水上監管更有力度,讓水上執法進一步提速,在威海的漁船和近海水域治安監管等方面均能廣泛應用。
說到搜救,不得不提云洲智能另外兩款產品:“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和“水上飛”水面移動救生擔架床。
這兩款產品作為革命性的智能救生設備,重新定義了傳統的救生圈和擔架床,讓水面救生更安全:它們擁有更強大的浮力、動力和承載力,在危險的水況下可以發揮強勁穩定的救援表現,單人即可快速開展救助,保障救助人員的安全,減少意外的發生,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成為過去。
圖 | “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功能特點
圖 | “水上飛”水面移動救生擔架床除了救人還能運送急救物資
無論是船舶、游艇上,還是碼頭、河流、海灘、水庫、泳池和景區的岸邊,都可以放置“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和“水上飛”水面移動救生擔架床,極少占空間,還能防患于未然。
除了我國,在美國、英國、波蘭、意大利、西班牙等歐美國家,“海豚1號”作為應急救生設備已被廣泛用于水面救生工作。例如,海外的紐約消防部隊、意大利紅十字救援隊、西班牙海灘紅十字會等組織都引進了“海豚1號”。而國內的連云港海事局、珠海萬山鎮應急辦等單位近年來也批量采購“海豚1號”正式用于海上救援等工作。去年,“海豚1號”和“水上飛”還曾一起參與江西抗洪搶險,幫助轉移村民、運輸急救醫療物資。今年,“海豚1號”再度馳援河南,配合救援隊開展落水人員搜救、藥品運輸和繩索牽引等工作,加快救援進程,有效保證了救援人員的安全。
圖 | 2020年7月,“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和“水上飛”水面移動救生擔架床在江西抗洪搶險一線運送急救物資
在智能水面救生機器人的基礎上,云洲智能還推出了一套水上智能救生系統,主要用于江河湖泊落水人員的自動救助。該系統集分布式機器視覺、自動化控制、智能水面救生機器人等多項前沿技術于一體,通過智能救生終端和智能監控終端聯動,全覆蓋目標水面,全天候對落水人員自動救援和報警,可以解決傳統水上救生的不足,如人工巡視、人工拋投救生圈等方式存在的應急響應慢、巡視覆蓋面小,發現落水人員的隨機性大、岸線水面不利于人工實施救援等問題。
圖 | 落水人員視覺識別技術
云洲智能的水上智能救生系統已在鹽城中華海棠園、珠海洪灣漁港及高新區多個片區正式投入使用,保障市民、游客生命安全,降低巡視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發現落水人員的概率,全面提高安保與救生水平。
水域安全管理是治安管理的重要一環,國內外許多大型峰會、論壇、賽事和節日慶典等活動還將水域安全管理列入了重大安保措施。
云洲智能研制生產的TC40水下探測無人船,具有暗管排查、水下目標搜尋等功能,可用于水下環境變化、地形地貌、可疑物、危險物、人體等的探測。它通過將探測數據和圖像實時回傳岸上基站并存儲,顯示可疑點位置、形狀、大概尺寸等信息。經對聲吶圖像逐一識別后,可篩選并定位標注出水下可疑目標點,指引潛水員進行水下摸排,全方位、零死角地幫助使用者進行水上和水下的治安管理,充分發揮“水下探測可視化”的優勢。
圖 | 2017年12月,TC40水下探測無人船圓滿完成廣州財富論壇會址周邊水域的水下危險物排查工作
威海是品牌賽事之都,除了近海優勢,還有大大小小的河道和湖泊縱橫交錯,眾多國際高端賽事都選址于此。重大賽事的涉水安保工作,非??简炓蛔鞘械慕M織服務水平和國際水準。TC40水下探測無人船廣泛應用于湖泊、河流和水庫,高效搜尋和排查水下危險物,可全力保障各類高端賽事的涉水安保工作。
為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落實到位,按照“河長主責、屬地管理、就地打撈、科學清運、妥善處置”的原則,全國各地都在組織開展水面漂浮物清理專項行動,并將集中“清漂”行動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機制。以廣東省為例,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全省共投入資金8.27億元,共清理各類垃圾漂浮物115.77萬噸,清理河道52591.03公里,清理水域面積6062.20平方公里。
因為目前水面垃圾污染主要呈現出“點多面廣”的特點,各地集中 “清漂”及日常保潔工作的深入開展,仍高度依賴聘請水上環衛人員,或者強化社會引導,積極發動群眾和志愿者參與等形式,人力成本投入大。業內急需一種能高效清潔水面垃圾、且較少人工干預的智能無人船。
“云龍號”水面清漂無人船,在水面環衛領域實現了人船分離的收集模式,消除了人工收集帶來的潛在危險,具有高度自動化、操作簡單可靠、垃圾收集徹底、工作效率高、打撈水域廣等優勢。
水面漂浮物和垃圾的日常清理,是群眾普遍關注、影響水生態環境的主要問題,相信未來如果有“云龍號”水面清漂無人船的加入,定會助力各地實現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打造更“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環境。
當前,在國家大力倡導夜游經濟的背景下,文旅演藝以及夜游經濟已經成為國內城市發展的新動能,并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而文旅無人船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光影秀的形式,成為各地提振消費的新選擇。
無人船平臺通過搭載LED屏、光束燈、激光燈、網畫等裝備,實現水面可移動的光影、視頻藝術效果。此外,無人船還可以“多船協同”。在確保精準的行進軌跡下,在水面上組成不同的隊形圖案,形成無人船集群編隊,給觀眾帶來新奇有趣的視覺效果。
2020年大年初一,全球首部無人船藝術演出《船說海棠》在江蘇鹽城南海未來城上演,開創性地將云洲無人船作為演出主體,創造全新的演藝形態。首演當晚吸引了2.6萬名觀眾到場觀看,成為鹽城的“城市新名片”。
對于濱海、臨水城市,特別是旅游城市而言,打造一場無人船光影秀,講好城市故事,無論是提升旅游城市形象,還是促進城市旅游經濟的發展,都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云洲文旅無人船可滿足文藝晚會、常態化文旅演出、景區文化演出等場景的無人船表演需求,不僅可以裝扮夜間的水域,還能“聚集人、留下人”,延伸消費鏈條,帶來產業集聚效應,在國家夜游經濟的號召下挖掘“網紅屬性”,賦能城市IP。